我们可以冲一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生不良就业形态进行调适,以帮助他们克服舒适心理、关系心理、搓着心理、自大心理、攀比心理、自卑心理、依赖心理、盲目心理等心理障碍,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位置,是他们充满自信心、自立、自强,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。
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
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、自己感兴趣、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,但客观上很难实现。这时,就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。具体来说,就是要求学生在择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1)适用市场,合理定位。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,让毕业生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结合,统一起来,以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。
(2)实事求是,认清自己。不少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养和能力的客观评价,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,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息不足,结果都容易导致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受挫,毕业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。
(3)分清主次,综合考虑。在择业过程中,工资待遇,工作环境,单位性质等多种条件不可能样样如意,所以,择业应分清主次需要,从能否发挥自己的作用等主要方面出发,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切不可一味求全。
2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
(1)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,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,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。引导其正确认识、客观评价自我,择业定位不能过高,应立足现实而又放眼未来。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,以冷眼看世界,把一切都看得暗淡无光,以致悲观失望。(2)培养健康完善的职业心理。所谓职业心理,指的是人们在选择职业,就业、失业及重新选择过程中,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认识、情感和态度。健康完善的职业心理对于培养健全的人,构造健全的社会,犹如水之于鱼,有利于人的成长,有利于社会的进步。良好的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,需要生活的积累、意志的锻炼、品质的塑造、文化的熏陶,逐步培养形成。
3)加强学生的受挫教育。目前,就业竞争异常激烈,参与竞争就难免会遇到挫折,求职受挫现象屡见不鲜,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。一是要知道学生会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;二是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,树立特色意识;三是要知道学生会宣泄,采用合适的方式发泄受挫后的痛苦和不满;四是要发展欣赏教育,关注学生的特长,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,培养竞争意识;五是增加学生的受挫体验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3 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意识
(1)转变就业观念,降低期望值。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首要手段。一方面有单位招不到人,另一方面有学生找不到单位,这里有学生自身的问题,也有用人单位的问题。但主要原因还在学生自身,他们多半是嫌有些单位地域偏僻,或者收入不高,或者工作环境不佳,他们缺乏正确职业观,不能把个人主观愿望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,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。所以,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,毕业生首先要转变观念,降低期望值,可确定“先就业,后择业,再创业”的就业思路。
(2)全面提高综合素质,提高竞争力。就业的竞争,是知识的竞争,是能力的竞争,更是综合素质的竞争。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,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,主动适应市场。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,如动手能力、表达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、协调能力、公关能力、适应能力等,这些能力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不可或少的。还要有思想道德文化素质,这对毕业生也至关重要。
(3)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锻炼意志力。毕业生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,磨练自己的意志。锻炼自己的品质,勇于,敢于下基层,去不发达的地区创业就业,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,山区的就业市场还是比较大。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这些市场可能发挥更加充分,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更大。
4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(1)开展职业测评,明确职业定位。通过职业测评,让学生更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、职业性格等。在选择职业时,结合自己的兴趣、能力以及知识储备,明确职业定位,达到人职最佳匹配。(2)开展参与就业,明确需求标准。从低年级开始,就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参与意识,组织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,尝试与用人单位沟通,了解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,一边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。
(3)开展职业生涯设计,明确职业生涯路线。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,争取让每一位同学拥有自己的一份职业规划书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,早规划,早打算,早准备,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,以实现理性就业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大众化,今后毕业生的人数将继续增长,“僧多粥少”将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。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,到基层就业,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心理辅导和咨询。同时,毕业生在校期间应更新就业观念,保持与时俱进,提高自身素质,拓宽社会视野,积极深入社会,以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,实现和谐就业。